每一個單元的導演、編劇、演員各不相同。那么,哪一個單元的完成度最高?
第一個單元是《生命的拐點》,張黎、韓曉軍執導,梁振華編劇,張嘉益、周一圍、譚卓、張天愛、何藍逗出演。
其以疫情爆發初期武漢“風暴中心”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為原型,講述作為接下疫情爆發防治第一棒的醫院中,醫護人員全力抗疫的感人故事。
萬事開頭難,第一個故事不好講,壓力也最大——萬一沒講好可能會直接影響觀眾對之后劇集的評價和期待。何況,《在一起》之前另外一部抗疫劇遭到觀眾的一致差評,觀眾對《在一起》不免也有挑刺的心態。
《生命的拐點》的表現,無功無過?梢杂靡粋詞來形容,“平穩”。
整個故事起承轉合還是比較“平”,對正面人物的書寫主要靠正面烘托,以及一些臺詞來體現。但它總體也表現得很“穩”,節奏不拖沓,演員表演精湛,也有個人戳中人心的細節。
比如張漢清拖著一條病腿上樓梯的背影,呂中飾演的許奶奶失去兒子后對醫生深深鞠躬。
《擺渡人》單元,由沈嚴、劉海波執導,高璇、任寶茹編劇,雷佳音、倪妮、張靜初主演,蔣欣特別出演,朱俊麟友情出演。
武漢的快遞小哥辜勇,疫情期間白天為居民跑腿送外賣,晚上擔負起接送醫護人員的工作,謳歌了抗擊疫情中,樂于奉獻的普通人的事跡。
《擺渡人》是獲得觀眾好評較多的一個單元。雖然它在鏡頭語言上比較平,比如轉場都是很普通的黑底白字;好在節奏上張弛有度,篇幅雖短但五臟俱全,幾個主要角色都有相對完整的成長脈絡。
《擺渡人》也走出了以往主旋律刻畫人物是“高大全”“偉光正”的弊病。無論是辜勇,辜勇的妻子,還是倪妮飾演的護士,他們在面對疫情都有本能的自私和恐懼;但他們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們克服了本能,成為堅守的英雄。
雷佳音和倪妮都貢獻了相當精湛的演技。護士情感爆發的那一場戲,是這個單元的華彩段落。
《同行》單元由滕華濤、林妍擔任導演,黃彥威、李海蜀任編劇,楊洋、趙今麥主演,張云龍、任重特別出演,韓昊霖友情出演。
兩個年輕的90后醫生在疫情爆發之時,并不在武漢,倆人都選擇了長途奔襲一路,逆行去一線。該單元以此凸顯90后醫護人員群體的責任感,贊揚了醫護工作者恪守職責的奉獻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