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鎮,其名來自唐末錢繆平定董昌之亂,老街開市于明弘治二年,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江南水鄉古鎮。 ML!9:vz
進入景區的路正中,立有一塊長方形石碑,正面刻有“安昌古鎮”四個大字,背面為《安昌鎮碑記》,簡要介紹了安昌的地理位置和明代縣志記載的情況及早年成市集的源頭。 7|D|4!i2Y
沿路前行,即見一牌坊和廣場一側的游客中心。踏上長長的安昌橋,一條不寬的大河呈現在眼前。一河兩岸,河之南為民居,河之北有3里長的依河街市,特色店鋪,翻軒騎樓,古風撲面,各式石橋,錯落布局,有“彩虹跨河十七橋”“三步兩橋接肆前”之美譽。不起眼的高橋卻有故事: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逃難中的宋高宗曾經過此橋。兩岸之間古橋相連,陽明橋、橫橋、寺橋……細品各橋,各不相同,橋下有人在喝酒吃飯,別有韻味。安昌河中戴著大紅花的烏篷船來來往往,是古鎮的一大亮點——流動的風景線。船上觀岸景,岸上看水景,十分有趣,不時從船中傳出陣陣笑聲。 }B!cv{{
導游介紹,紹興有“三烏”,安昌以寽鴨、臘腸名氣較大,不少店門前掛滿了一串串、一排排寽貨,別樣的舌尖誘感,吸引游客駐足留戀,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X}JWf<=q
走馬觀花地先后走進古鎮旅游景點——石雕館、紹興師爺博物館、民俗風情館。石雕館內,有不同年代的石窗、石磨、石臼、石桌等石件200多件,單辟一間“獅軒”,陳有各式石獅10余件。我站在“二龍戲珠、福從中來”石窗前留影紀念。紹興師爺是封建社會晚期的特殊社會群體。人說,天下師爺出紹興。其實,紹興師爺出安昌。據統計,200年間這師爺故里出師爺近萬人。進門,可見到縣級文保單位清末紹興師爺婁心田故居,門廳狹促,入臺門三進四天井,屋宇深邃。據說,國內尚無同類展館,值得一看。安昌民俗風情館為清代建筑,近年重修,朝北三進走馬樓。我特別關注場景展示,桌上的祭祖供品中,陳年紹興老酒必不可少。 9k2,3It
因時間關系,中國銀行舊址、穗莊錢莊、文史館、宣卷館等景點漏看了,期待下次再去彌補遺憾。 <DiO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