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在西安市臨潼區下和村,幾個村民打井時,陰差陽錯挖掘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大發現。這是兵馬俑最初出土時的契機,開啟了塵封兩千年的秘密。 vH]2t.\
跟隨導游進入大門,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映入眼簾,我們首先進入第一個俑坑。一眼望去,壯觀震撼。每個兵馬俑都有一副惟妙惟肖的五官,之前一直存在誤解,以為是千篇一律的面孔。我細細凝視,這些似曾相識的臉型,仿佛都是每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路人。每張臉臨摹著當時士兵的模樣,雕刻得栩栩如生,他們神情嚴肅,昂首挺胸。如此繁瑣步驟,正體現一種細致認真的匠人精神。換成現代,開個模具,清一色的臉,方便省事。據說在秦朝,大家都是單眼皮,是與匈奴人融合才有了雙眼皮。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筑,每列士兵之間隔有夯筑的承重墻,上面密集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為了防止滲漏,中間還鋪了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我由衷佩服秦人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 alZ83^YN'
最初了解兵馬俑,還是在小學的課本里,由于當時年齡尚淺,圖片里的灰色陶俑一度以為是活人澆筑,內心無比恐懼。在秦始皇之前,都是活人殉葬。曾在陜西省博物館看到某帝王墓的簡易模型平面圖,最外圍的一圈,密密麻麻擺放著多具棺材。帝王死后,身前服侍他的妃嬪宮女太監,他們作為奴隸,都被下藥賜死,要隨著帝王作為殉葬品而陪葬,因為他們只是帝王生前的附屬品,讓人毛骨悚然。以假俑替代活人的兵馬俑,在當時的環境來說,是社會文明的進步。 49 1 1
在一號坑的后半段,講解員向我們展示了獲得國際性獎項的挖掘區域。在我看來,簡直就像一堆破碎的建筑垃圾堆在那。也難怪當時的村民不知道這些破陶碎片竟是絕世寶貝,日后更是成就了驚天動地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術有專攻,考古人員對自己專業領域有著獨特的敏銳性,而我根本意識不到這些是文物。對文物的鑒賞能力必須耳濡目染,否則不會重視塵封地下的破瓦爛銅或許會是價值連城的珍寶。 m>'#664q1
二號坑基本未開采。為何不讓它們重見天日?首先修復一個陶俑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原本五顏六色的彩陶俑立馬會黯然失色,而且俑坑內土質異常堅硬,給挖掘工作增加了難度,修復專家必須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塊碎片。這些泥土都是經過特殊處理的,使其無法生長植物。每塊磚都設有編號,若質量不過關則采取問責制,有著嚴格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所以,造就了“萬里長城永不倒”的美譽。秦磚的質量舉世無雙,對當今的建筑設計有許多參考價值。 V_T~5%9Fy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年在清理一號坑時,發現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著一柄青銅劍,彎曲程度達到45度。被移開的一瞬間,青銅劍立刻反彈平直。被壓了兩千多年還能自然還原,簡直像科幻電影里的“形態記憶合金”。 秦代工匠運用高超的鑄造水平和制作技藝磨礪出一柄奇跡之劍,沉睡千年仍然光潔如新、鋒利無比。至今,專家也無法窺探其中金屬元素的奧秘和工藝流程的玄機,足以顯示當時冶金、機械工藝的水平登峰造極。 qWI8 >my11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有兩尊銅車馬,是結構最復雜、系駕關系最完整的古代車馬。馬車前拴著四匹馬,左右兩匹分別控制左右兩個方向,這不相當于現代轎車的雛形嗎?馬車廂壁有孔隙,乘坐在內不僅透氣舒適,而且可窺見外面的一切,但從外卻無法看透內部,保證了私密性,滿滿的技術含量。我們不能以現代工藝去看古代的鑄造技術,而是從前舉世聞名的杰作啟發了現在的機械制造。所以,秦國能統一天下,必然有著出類拔萃的強盛國力,以及大批量的能工巧匠、能人異士。在中國的發展史中,秦國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BU%gXr4Ra
兵馬俑是我們祖先生存和發展進程的見證,積淀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考古對歷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及復原,可以將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完整地展現給世界,這對人類文明也是一個重要貢獻。 Gk<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