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屬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三江)自1969年成立伊始,立足于荊楚大地,經歷轉企、合并重組、轉為公司制等系列變革,始終踐行“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崇高使命。航天三江將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以下簡稱對標提升行動)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運載技術研究院的重要法寶。2022年實現凈利潤30.27億元、營業收入480.17億元,經營業績連續7年獲航天科工考核“優秀”,位列湖北省百強企業第16位,航天三江本級、九部、飛行器研究所、銳科公司等四家單位上榜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百強。 +%W8Juu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戰略目標定力 F]3Y,{/V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航天三江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核心領導作用,深刻把握鑄造國家安全基石的首要職責,確定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運載技術研究院”的戰略目標,為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各層級黨組織堅定目標實現信心,持續強化戰略定力,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圍繞“學習講話悟思想‘三保一提’開新局”進行學習交流,在北京、武漢、孝感建設黃緯祿精神講堂、王振華精神講堂、三江精神精神講堂,依托“三線航天066導彈基地舊址”和“南京晨光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賡續紅色基因、傳承三江精神,提升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精氣神,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yc](
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對標管理提升 yQ2=d5'V`
航天三江以改革促發展,明確5個一流(一流的行業影響力、一流的經營發展能力、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一流的管理能力、一流的人才競爭力)的基本特征,分解為戰略、組織、運營、質量、科技創新、財務、人力資源、審計風控、信息化9個管理領域,動員全級次單位全面推進對標對表,制定并如期完成80項清單任務,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60項臺賬任務。 f,HUr% @
持續優化“六地十二區”區域布局。深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作為湖北省航天產業的重點企業,積極融入區域經濟建設,商業航天納入湖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激光裝備、智能移動裝備等產業呈現出專業化、集群化、規;l展態勢,已進入地方發展與重點產業規劃。 1Nt
&+o
進一步推動資源向主業聚焦。完成壓減法人戶數1戶,著力瘦身健體的同時,積極推動增資引戰,火箭公司完成A、B輪股權融資,募集資金27.85億元,孝感區域三家單位主動通過混改謀求傳統制造業加速轉型,共募集資金17.27億元,促進高質量發展能力提升。 K29/7A/
實現專業化整合與能力聚合。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環節,成立激光總體部、重大工程研究中心、體系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型組織,進一步在國防建設中的貢獻力量。 C27:tyV
聚焦重點領域,充分釋放管理成效 {]^Ixm-,f
航天三江在對標提升行動中堅持系統觀念,推動管理機制、管理流程“兩優化”,管理能力、管理績效“兩提高”。突出對標方法,與同行業比,看優勢看短板,通過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提高核心競爭力。與戰略規劃比,看規劃的年度實施情況,提高規劃執行的嚴肅性。與航天科工要求比,看各項業務的完成情況,提高對航天科工的貢獻度;突出科技手段,加快推進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運用先進的管理工具,提高管理的精準性、時效性、科學性;突出文化特質,以黨內政治文化為引領,賡續紅色基因,傳承三江精神,凸現企業文化特質;突出行業特色,始終著眼國家重大需求,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踐行“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的企業使命!鞍邢颉奔訌婈P鍵能力,進一步提高裝備質量可靠性、科研生產效率和企業活力。 W*C~Xba<
全面落實質量制勝。發揚航天優良傳統,樹牢“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的質量價值觀,實施三年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質量管控向技術源頭、生產源頭延伸,形成了項目質量管理為主、職能管理為輔的全體系、全流程質量管理模式。企業智慧大腦形成122項指標數據展示,科研生產數字化管理系統全面上線應用,財務智能機器人降低人工重復性審核工作強度30%,質量大數據平臺實現了三級質量數據鏈路打通,建立基于模型的軟件協同設計環境和供應鏈管控平臺,科研生產經營管控水平不斷提高。 I$7eiW @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突出戰略科技前沿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全面落實科技自立自強行動方案,推進核心技術與關鍵產品自主創新。推行“揭榜掛帥”機制,激發創新活力,3個國家級和7個集團級創新平臺獲批立項,多個集體、團隊和個人獲得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工作表彰,不斷開創裝備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所屬銳科公司100kW工業激光器入選“2021年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重工公司自主研發的超大采高煤炭井下綜采“雙百噸”礦用裝備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技技術一等獎。 _B^zm-}8|B
深入推動人才強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印發《航天三江中長期激勵實施指導意見》,推進國資委中長期激勵手段全覆蓋,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引進、培養和激勵等系列措施落地生根,設立人才基金1000萬元/年,深化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合作,選派多名優秀年輕干部到地方掛職,創新干部跨區域交流掛職機制。對標提升行動以來,累計引進高校畢業生和社會成熟人才2674人,“雙一流”畢業生占比達86%以上,新增國家級表彰獎勵人才(團隊)25人(個),入選省部級專家(團隊)93人次。 ~18a&T:
WBE>0L
"@UQ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