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本控制的持續推進,單靠節儉、修舊利廢過緊日子來降成本,空間已經大大的被壓縮。瞄準最前沿、高精尖的工藝技術,不斷優化和創新工作系統流程,才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途徑。
技術創新,找尋成本控制的真經
重慶能源集團逢春煤礦 張登澤
“要從源頭上降成本,肯定就不是修舊利廢了!10月10日晚20點17分,在“班組天地”網站聊天室,來自全國企業的64名員工就如何從源頭控制成本這一話題進行討論時,網友邢承木的觀點一拋出來,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鳴。
網友高山水認為:“在60年代,修舊利費就天天講,現在已經進入現代化社會了,拿出更科學的辦法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才是我們現在應做的!本W友漢中穆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本控制像打仗一樣,要事前控制才能事半功倍!
事實確實如此。修舊利廢雖然是控制成本的一環,但它是最末端的一環。它的上游還有新技術的應用、工藝的選擇、方案的制定、過程的控制等諸多方面。要從源頭上控制成本,就要重視和強化技術創新,有系統、有目的地挖掘應用先進適用的新工藝、新技術,真正憑借技術降成本、依靠創新增效益,才能使降本增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重慶能源集團逢春煤礦在瓦斯治理上采用的水治瓦斯新技術,實現了“降低抽采成本三分之一、縮短抽采時間三分之一、提高抽采效益三分之一”的預期目標。較以前單純的打孔進行瓦斯抽放,采用水治瓦斯新技術后,鉆孔數量減少30%,臺機效率提高20%,平均抽采濃度提高80%。這一組實實在在的數據,就是技術創新降本提效的有力例證。
眼下,企業遭遇了經營“寒冬”的困境,身在基層的班組員工,更應該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和無窮的創造力,把創新作為自覺的行動,積極投身到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和新的發明創造當中,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呢?
筆者認為,班組員工應該做好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的“實踐者”。大凡一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從陌生到熟悉、從學習到掌握的過程,過程的長短和質量,影響著應用的效果。因此我們要解放思想,加強學習,要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積極配合推動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做一個推廣新技術的“實踐者”。
同時,班組員工還要成為自主創新的“帶頭人”。班組員工處在生產的第一線,什么是我們最需要的?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我們最清楚。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身邊事做起,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凡是有利于生產安全、成本控制、經營管理的改進創新,我們都要大膽的去嘗試,敢于去突破。要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釋放出最大的能量,為企業的發展多做貢獻。
把更多的新技術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改進提高,讓班組員工從技術創新的“旁觀者”、“門外漢”,成為“實踐者”和“帶頭人”,用當今最前沿、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來優化生產的全過程,實現降本提質增效,企業走出“寒冬”的日子還會遠嗎?
[ 此帖被zhangdenze在2012-10-15 22:19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