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聰 級別: 200米會員
UID: 18297
精華:
0
發帖: 103
財富: 547 鼎幣
威望: 2 點
貢獻值: 12 點
會員幣: 0 個
好評度: 42 點
在線時間: 35(時)
注冊時間: 2011-03-15
最后登錄: 2017-03-07
|
富源供電公司 “三面鏡子”!叭健卑踩
長期以來,云南電網富源供電有限公司以創先工作為載體,牢牢抓好安全生產作業管控,不斷創新安全管理模式,用“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三面鏡子來加強作業安全風險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基層安全監管水平,確保了“人身、電網、設備”三方安全。 用“顯微鏡”查找隱患挖“病源” 11月15日,記者隨同用戶安全檢查專業組來到老廠鎮,挨家挨戶走街串巷就群眾安全用電進行檢查。 “老廠鎮煤礦多,很多客戶不按照制度操作,認為自己的線想怎么接就怎么接,不僅會給輸電線路造成隱患,也會對他們人身安全帶來威脅。每次檢查,我們都要一處一處的認真檢查,離開才放心!”正在雄達煤礦查看表計的劉興志師傅告訴記者。 據了解,為確保隱患排查的深入性、分析的全面性和治理“頑疾”的徹底性。富源供電公司從細節入手,在落實上下功夫。公司班子成員做到每月分別帶領排查隊伍,逐桿、逐臺區進行檢查,對線路T接點、溫度高的配變、跌落式熔斷器熔絲的配置是否合理進行測溫檢查,確保不放過一個安全隱患點;對一些私拉亂接、不安全用電者進行全面清查,對農業用電設施進行重點檢查。按照“一患一檔”的原則建立客戶服務檔案,及時更新客戶管理風險數據庫,為客戶開展個性化服務,引導科學用電提供依據。 老廠供電所所長何志丹對記者說:“每次檢查,我們就像搞地毯式搜查,一個點一個點的排查,就像帶著顯微鏡一樣,盡量把小問題、小故障找出來,一是引起重視,二是及時處理! 今年以來,該公司共對全縣153家企業及1000余戶居民用戶用電安全進行了一一排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和問題356處,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124份,規范了客戶用電安全管理,保障了群眾用電安全。 用“放大鏡”評估隱患治“病痛” 富源供電有限公司將安全作業指導書較好的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成為了安全隱患無處逃遁的“妙方”。 “組織架構一體化以后,明確了人員崗位職責,在實現公司安全生產 ‘有人管’之后,要進一步解決‘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上級單位編制下發的安全業務指導書就是我們抓好安全的‘放大鏡’,任何隱患和問題一照就出來!惫究偨浝砺檻c海說。 為使安全業務指導書真正管用、實用,公司組成8個安全風險評估小組,對全縣所有工業生產型企業開展隱患排查及風險評估。記者從公司業務指導書上看到,風險評估實行“一企一評、“一企一檔”,形成“一所(供電所)一冊”,形成的風險數據庫對各基層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分析、評估、剖析隱患產生的原因,分析可能產生的后果,準確定級。各供電所人員對區域內安全生產狀況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從隱患的發現到消除實行了全過程管控。公司還結合電網薄弱的現狀,對發現的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職業危害等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為電網設備建立了名副其實的“體檢”檔案。針對缺陷和隱患均按照“一患一檔”建立檔案,制定特巡計劃和檢修、消缺計劃。 在安全類業務指導書使用之初,公司組織各部門人員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例會制度、安全監管考核制度等6項主要制度,以及安全生產會議臺賬、安全監察臺賬、重大危險源臺賬、重大隱患臺賬等7大臺賬,將管理業務“放大”到客戶,去主動治療“病痛”,推進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用“望遠鏡”治理隱患除“病根” 11月18日,記者隨輸電線路安全檢查組就35千伏老富大線進行巡視。記者問劉勇師傅:“為什么每一基桿塔的缺陷都要拍照?” 劉勇說:“因為要做數據庫,每一基桿塔的塔形、塔構、有沒有缺陷,這些都要作好記錄,拍好照片,巡線完成后還要將缺陷錄入數據庫管理,以便下個月上報作業計劃及時消缺,這些都是我們巡線的任務! 在安全生產過程管理上,富源公司各基層單位一直嚴格執行缺陷處理流程,通過抓隱患排查治理強化電網安全管理,保障線路和設備在不良天氣時安全穩定運行。輸電管理所認真分析電網設備薄弱環節及安全隱患,分析設備運行可能面臨的問題,做好事故預想,全面梳理和分析設備缺陷情況,按照重要程度、緊急程度、處理難易程度做好處理和防范措施,降低可能面臨極端災害天氣給電網及用戶帶來的損失。生產設備管理部合理安排網內檢修、大修、技改工作,減少重復性停電。對重要的斷面停電提前3至5天發布電網風險預警通知,對重要線路要求開展特巡。 富源公司安全監管部主任田有能說:“每個生產班組我們都配發了照相機,每個供電所都配有望遠鏡,照相機用來記錄設備隱患,望遠鏡用來查設備缺陷,絕緣子有放電痕跡,導線扎線松動,什么問題是都別想逃過我們的眼睛”。 由于看得清楚,記得詳細,準確有效地除去了線路和設備的“病根”,確保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陳小果 王繼聰)
|